首間開在地下室的韓國Blue bottle
早有耳聞,韓國首間Blue bottle選址在被稱為「首爾布魯克林」的圣水洞,這片曾是制鞋工廠的倉庫建筑群,如今在諸多藝術家和設計師的進駐下儼然已成為文青聚集地。
近來,負責操刀這間Blue bottle的設計工作室Schemata Architects公開了更多內部細節圖,即便還未能親自到訪,也能透過這些場景圖片揭開更多有關韓國首店的秘密。
該店位于通往首爾市中心的一條主干道上。這是一棟四層樓的建筑,而Blue bottle從地下室到二樓共占三層。地下室用作咖啡廳,一樓用作烘焙工坊和咖啡豆儲藏室,二樓用作辦公室。來店客人可以清楚看到咖啡的整個制作過程。該門店內還設置有特殊的空間,譬如觀察咖啡烘焙的味道和咖啡師培訓。
區別于其它Blue bottle門店,首爾店開在了地下室,這聽起來似乎不符合大家對窗明幾凈、陽光充足的咖啡館的想象。而據Schemata Architects解釋,將咖啡館置于地下室的主要原因是,一樓面對的是一條交通繁忙的主干道,從里面向外看,視覺上不太舒服。
Schemata Architects采取的方式是,將一樓的部分地板打通,如此地下室內便創建了一個雙層天花板的空間,不僅采光充裕也能遠離地面喧囂。
因地制宜的思路在首爾也得到了很好的發揮。利用不銹鋼材料在韓國比在日本便宜的優勢,Schemata Architects用不銹鋼打造了空間內各種各樣的元素,包括柜臺的側壁、樓梯、扶手和門。
此外,首爾門店內紅磚也是一大突出元素。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建筑材料,磚塊多用于建造建筑,在圣水洞一帶,也有不少紅磚建筑群。為了延續紅磚的歷史,設計師們決定在建筑內部也使用這種材料,作為一種呼應。
整體看上去,首爾這間Blue bottle走得是一種粗獷、性冷淡風,倒是格外符合品牌對自身中性風格的定位。只是不知道市場對這種風格的咖啡館接受度如何呢
聲明:文章及圖片來自網絡,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,僅供學習參考之用;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,請立即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!